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游學台灣見聞:刷馬桶是必修課



  我的老師知道我要去台灣做交換生,激動地彰化抽肥跟我說:“培峰,到了台灣一定要好好體驗一下人家的教學方式,好好感受一下人家的教學環境,對你很有好處。”在台期間,每當我和大陸的朋友聊彰化通馬桶天,他們不約而同問道:“台灣的教學環境是不是比咱們的好,是不是有好多不一樣的地方?”

  心底裡我們都有種感覺,似乎台灣的教育教學理應和歐美極為相似。但現在我回想起來,閃現在眼前的,是和我們一樣的班級授課環境,幾十個同學規規矩矩地坐在教室裡聽任課老師在講台上講述自己的PPT,台生們也只有在老師的啟發下才嘗試著回答問題,很多時候當老師津津有味地講述知識時,他們一樣低著頭點觸著智能手機的屏幕,師生之間少了些互動,上課氣氛自然就沉悶。

  然而兩岸的教育觀念還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說,台灣的教學尤其注重實踐。

  以我就讀的台灣建國科技大學為例,學校有一門公共必修課叫《生活通識》,課程的內容包含“插花、園藝、泡茶、煮咖啡、修馬桶、交際禮儀、按摩和護膚”等生活類知識,每一模塊的講師都是從校外聘請的專業老師。這是全校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要完成的科目,所以,當學生走出校門後,基本上都是一名合格的家庭“主男”或“主婦”。

  台灣教育的重實踐,還表現在學校的授課體系上。比如,在建國科大,老師中有很多是一線的企業家。以我所選的一門課程《創新事業管理》為例,16周的課時中有12周課時都是任課老師邀請的創業成彰化抽化糞池功者,台生稱他們為企業家老師。我們的期末彙報就是為他們做一些真實的市場營銷或彰化包通調查案例。當然了,老師說,只有這樣,我們學生才能知道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和技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